一毫
基本解释
词条:『一毫』
拼音:yī háo
注音:一 ㄏㄠˊ
解释: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精选例句
1、王老师要求我们在试验中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2、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只要一直前行,就会到达目的地,可我走了这么久,却没发现和你的距离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3、当溃烂已极的心灵再不想作一丝一毫的思索时,就让我静静的回到我的茧内,以回忆为睡榻,以悲哀为覆被。
4、即便到了这里、他小半辈子的心中圣地,即便独孤求败、梦想成真,他竟然也没有一丝一毫从前想象中的骄傲满足。
5、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紫毫笔:「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唐代.白居易.寄卢少卿:「将欲致千里,可得差一毫。」
唐代.曹邺.成名后献恩门:「拔上清云颠,轻如一毫发。」
宋代.曹勋.水龙吟:「一尘不染,一毫不现,真空妙治。」
唐代.陈沆.句:「点入旱云千国仰,力浮尘世一毫轻。」
基本字义
一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毫háo(ㄏㄠˊ)
1、细长而尖的毛:毫毛。毫发(fā)。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2、指毛笔:挥毫。毫素。
3、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毫。二毫。
4、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5、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6、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毫不费力。毫无二致。
7、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