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舌
基本解释
词条:『仪舌』
拼音:yí shé
注音:一ˊ ㄕㄜˊ
解释: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再和答为之:「君思扬雄吒,何似张仪舌。」
唐代.李白.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唐代.刘兼.自遣:「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元代.魏初.满江红:「自有胸中兵十万,不须更事张仪舌。」
唐代.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点检张仪舌,提携傅说图。」
基本字义
仪(儀)yí(一ˊ)
1、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3、礼物:贺仪。谢仪。
4、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5、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姓。
基本字义
舌shé(ㄕㄜˊ)
1、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2、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3、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4、铃或释中的锤。
5、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