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形
基本解释
词条:『仪形』
拼音:yí xíng
注音:一ˊ ㄒ一ㄥˊ
解释:
1.仪容;形体。
2.谓画其形貌。
3.效法。
4.行法规;做楷模。
5.典范;楷模。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题旧写真图:「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唐代.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问望贤丞相,仪形美丈夫。」
宋代.陈德武.望海潮:「对无声诗,哦有声画,仪形已见端倪。」
唐代.杜甫.秦州见敕(一作除):「秋风动关塞,高卧想仪形。」
唐代.杜光庭.赠人:「海上昨闻鹏羽翼,人间初见鹤仪形。」
基本字义
仪(儀)yí(一ˊ)
1、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3、礼物:贺仪。谢仪。
4、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5、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姓。
基本字义
形xíng(ㄒ一ㄥˊ)
1、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2、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3、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4、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5、状况,地势:形势。
6、古同“型”,模子。
7、古同“刑”,刑罚。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