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蟾
基本解释
词条:『砚蟾』
拼音:yàn chán
注音:一ㄢˋ ㄔㄢˊ
解释:蟾蜍形的砚滴。置水其中,则自蟾蜍口滴水入砚。宋何薳《春渚纪闻.铜蟾自滴》:"古铜蟾蜍,章申公研滴也。每注水满中,置蜍研仄,不假人力而蜍口出泡,泡殒则滴水入研。"
古代诗词
宋代.陆游.八月三日骤凉有感:「自烧熟火添香兽,旋把寒泉注砚蟾。」
宋代.陆游.不睡:「水冷砚蟾初薄冻,火残香鸭尚微烟。」
宋代.余靖.谢伯恭篆屏蟾砚:「古砚蟾蜍滴,文屏薤叶书。」
宋代.梅尧臣.次韵和永叔新岁书事见寄:「妍童喜舞开罗幕,小吏愁凘入砚蟾。」
宋代.戴栩.上丞相寿:「不然从头颂勋庸,砚蟾应渴西湖水。」
基本字义
砚(硯)yàn(一ㄢˋ)
1、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台。笔砚。
2、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砚。砚友。
基本字义
蟾chán(ㄔㄢˊ)
1、〔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