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蝘蜓

基本解释

词条:『蝘蜓』

拼音:yǎn tíng

注音:一ㄢˇ ㄊ一ㄥˊ

解释:守宫。俗称壁虎。古籍多与蜥蜴﹑蝾螈等相混。

古代诗词

唐代.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先秦.先秦无名.佹诗:「失世英龟龙为蝘蜓。」
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宋代.艾性夫.题曾逵臣草虫:「蝘蜓走昂头,螳蜋怒张臂。」
宋代.崔敦礼.太白远游:「蝘蜓嘲龙兮鱼目混珍,嫫母衣锦兮西施负薪。」

基本字义

yǎn(一ㄢˇ)

1、〔蝘蜓〕①古书上指壁虎。②一种爬虫,全身有光滑圆鳞,背面古铜色,有金属光泽,捕食昆虫。亦称“铜石龙子”。

2、蝉的一种。

基本字义

tíng(ㄊ一ㄥˊ)

1、〔蜻(qīng)蜓〕见“蜻1”。

2、〔蝘蜓〕见“蝘”。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蜻蜓点水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