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牙鼓

基本解释

词条:『牙鼓』

拼音:yá gǔ

注音:一ㄚˊ ㄍㄨˇ

解释:衙门前设置的鼓。供开衙升堂或百姓喊冤之用。

古代诗词

宋代.释宝昙.仰韩堂连守所作谢艮斋为之记取退之阳山县之:「亦有牙鼓挝,不妨弦诵音。」
明代.刘崧.十一日寇拔古城围始出东门渡江遇争桥者几陷:「后有摩牙鼓吻之虎狼,前有冲波百折之奔川。」
宋代.米芾.去涟水:「黄紬依旧暖,牙鼓莫相催。」
宋代.黄机.满江红 其一:「牙鼓声中,又妆点、千红万绿。」
明代.丘浚.蝉听轩为常州谢同知题:「有如伯牙鼓瑶琴,钟期听音知其心。」

基本字义

yá(一ㄚˊ)

1、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2、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3、特指象牙:牙雕。

4、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5、姓。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聱牙佶屈 聱牙戟口 聱牙诘曲 聱牙诘屈 聱牙诎曲 謷牙诘屈 北门南牙 拨嘴撩牙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