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衙鼓

基本解释

词条:『衙鼓』

拼音:yá gǔ

注音:一ㄚˊ ㄍㄨˇ

解释:旧时衙门中所设的鼓,用以集散曹吏。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南宾郡斋:「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唐代.白居易.庾楼晓望:「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唐代.白居易.腊后岁前遇景咏意:「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唐代.白居易.客:「]警寐钟传夜,催衙鼓报晨。」
唐代.白居易.晚起:「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基本字义

yá(一ㄚˊ)

1、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2、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3、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清水衙门 衙官屈宋 败鼓之皮 敝鼓丧豚 布鼓雷门 打边鼓 打当面鼓 櫜弓卧鼓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