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
基本解释
词条:『衙前』
拼音:yá qián
注音:一ㄚˊ ㄑ一ㄢˊ
解释:宋代职役之一。唐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初无固定役法。仁宗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嘉佑治平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
古代诗词
唐代.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唐代.王延彬.春日寓感:「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披袍拥鼻行。」
明代.李祯.新安谣(三首):「洪武初年真少事,几曾轻到县衙前。」
宋代.苏辙.试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韵三首之三:「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基本字义
衙yá(一ㄚˊ)
1、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2、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3、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基本字义
前qián(ㄑ一ㄢˊ)
1、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2、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3、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4、向前行进:勇往直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