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紫菀

基本解释

词条:『紫菀』

拼音:zǐ wǎn

注音:ㄗˇ ㄨㄢˇㄩㄣˋ

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多数簇生。叶子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根和根茎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菀》。紫菀(-wǎn) : 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有粗毛。基生叶大,长椭圆形;茎生叶线形。头状花序,边缘舌状,蓝紫色;中央管状,黄色。瘦果上有毛。中国北方和中部有栽培。根可入药,能化痰止咳。

古代诗词

明代.张含.怀用修仁甫:「紫菀丹丘曾有约,赤松黄石肯相携。」
清代.王夫之.山居杂体药名:「紫菀朝霞雨,黄连夕照烟。」
明代.黄衷.林中:「畦丁收紫菀,野客饷雕菰。」
明代.黄衷.和岱麓谪居感遇三首 其三:「谓我饵紫菀,何如树卫矛。」

基本字义

zǐ(ㄗˇ)

1、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紫红。紫铜。紫外线。紫药水。

2、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紫衣。紫书(a.道经;b.皇帝诏书)。紫诰(帝王诏令)。紫台(神仙、帝王所居)。紫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紫绶。紫垣(皇宫)。紫阙。紫光阁。紫禁城。紫袍金带。

3、姓。

基本字义

wǎn(ㄨㄢˇ)

1、〔紫菀〕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二米余,叶有锯齿。根和根茎可入药。

2、草木茂盛的样子。

其他字义

yùn(ㄩㄣˋ)

1、古同“蕴”,郁结,积滞。

中英翻译

翻译:aster

aster*['æstә]
n. 紫苑属植物
【医】 星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鼻青眼紫 百紫千红 珥金拖紫 大红大紫 带金佩紫 姹紫嫣红 垂朱拖紫 父紫儿朱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