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罪谪

基本解释

词条:『罪谪』

拼音:zuì zhé

注音:ㄗㄨㄟˋ ㄓㄜˊ

解释:古代官吏因罪降调或流放。

古代诗词

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明时非罪谪何偏,鵩鸟巢南更数千。」
宋代.苏轼.王中父哀词(并叙):「乃复次前韵,以遗沇之,时沇之亦以罪谪,家于钱塘云。」
五代.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有家抛上国,无罪谪遐方。」
宋代.方回.丙申生日七十自赋二首:「先君无罪谪封川,天畀遗孤出瘴烟。」
明代.程敏政.太白骑鲸图:「长庚何罪谪九天,堕地亦作人中仙。」

基本字义

zuì(ㄗㄨㄟˋ)

1、犯法的行为: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2、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

3、刑罚:判罪。畏罪。待罪。请罪。

4、苦难,痛苦:受罪。

基本字义

谪(謫)zhé(ㄓㄜˊ)

1、谴责,责备:众人交谪。

2、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谪迁。谪降(jiàng)。谪戍。谪居。贬谪。

3、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逋慢之罪 不知者不罪 不测之罪 二罪俱罚 非战之罪 恶稔罪盈 风流罪过 风流罪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