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子不语

基本解释

词条:『子不语』

拼音:zǐ bù yǔ

注音:ㄗˇ ㄅㄨˋㄈㄡˇ ㄩˇㄩˋ

解释:又名《新齐谐》。笔记小说集。清代袁枚作。三十四卷。书名取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以示专讲神怪之意。内容多调侃揶揄鬼神、术士、佛道,有反封建礼教、抨击理学的思想倾向。叙事自然流畅,章法变化多端。

古代诗词

唐代.卢仝.走笔追王内丘:「忽然夫子不语,带席帽,骑驴去。」
唐代.王炎.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子不语怪神,从释恐畔儒。」
宋代.董嗣杲.武康邑俗:「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
近现代.施蛰存.浮生杂咏八十首 其二十四:「堪笑冬烘子不语,传奇志怪亦文章。」

基本字义

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基本字义

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语(語)yǔ(ㄩˇ)

1、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说:细语。低语。

其他字义

语(語)yù(ㄩˋ)

1、告诉:不以语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矮子观场 矮子看戏 矮子里拔将军 爱民如子 百家诸子 白板天子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摆架子

更多汉语词典: 朱蕉 州尊 状式 周粟 周材 竹村 驻目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