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手
基本解释
词条:『竹手』
拼音:zhú shǒu
注音:ㄓㄨˊ ㄕㄡˇ
解释:用竹条制的搔痒器物。一端成手爪形。又名不求人。
古代诗词
宋代.芮辉.菩萨蛮:「蓝田栽竹手。」
宋代.白玉蟾.护国寺秋吟八首:「竹手擎云重,松肩荷月高。」
元代.虞集.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碧梧翠竹手所移,应与青松各千尺。」
宋代.仇远.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北山百年墓,苔竹手所植。」
宋代.释昙华.如道人求赞:「江上青山叠叠来,屋头松竹手亲栽。」
基本字义
竹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基本字义
手shǒu(ㄕㄡˇ)
1、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手(开始做,动手)。手不释卷。
2、拿着:人手一册。
3、亲自动手:手稿。手迹。手令。手书(a.笔迹;b.亲笔书信)。
4、技能、本领:手法(技巧,方法)。手段。留一手。
5、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手。扒手。生产能手。
6、小巧易拿的:手枪。手册。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