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龙
基本解释
词条:『竹龙』
拼音:zhú lóng
注音:ㄓㄨˊ ㄌㄨㄥˊ
解释: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
古代诗词
金朝.蔡松年.减字木兰花 和丹房老人韵:「蕲竹龙哦。」
宋代.王千秋.风流子:「玉笋缓摇,云头初起,竹龙停战,雨脚微斜。」
宋代.项安世.又代作:「绛帷犀镇绣帘低,翠竹龙香锦帕齐。」
宋代.郭印.瓶水生数花须臾有蜂来集感而赋诗:「石虎没劲矢,竹龙化清陂。」
宋代.周焘.游天竺观激水:「拳石耆婆色两青,竹龙驱水转山鸣。」
基本字义
竹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