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基本解释
词条:『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拼音:zhōng yāng wén huà gé mìng xiǎo zǔ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一ㄤ ㄨㄣˊ ㄏㄨㄚˋㄏㄨㄚ ㄍㄜˊ ㄇ一ㄥˋ ㄒ一ㄠˇ ㄗㄨˇ
解释:简称“中央文革小组”。1966年5月28日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任顾问,江青、王任重、刘志坚、张春桥任副组长。同年8月由江青代理组长。1967年批判“二月逆流”后,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后,中央文革小组停止活动。
基本字义
中zhōng(ㄓㄨㄥ)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适于,合于:中看。
其他字义
中zhòng(ㄓㄨㄥˋ)
1、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基本字义
央yāng(一ㄤ)
1、中心,正当中:中央。
2、恳求:央求。央告。
3、尽,完了:夜未央。
基本字义
文wén(ㄨㄣˊ)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2、刺画花纹:文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9、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10、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13、掩饰:文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15、姓。
基本字义
化huà(ㄏㄨㄚˋ)
1、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其他字义
化huā(ㄏㄨㄚ)
1、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