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菹醢

基本解释

词条:『菹醢』

拼音:zū hǎi

注音:ㄗㄨ ㄏㄞˇ

解释:古代酷刑。把人剁成肉酱:聂政之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弟之名。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咏史 九年十一月作。:「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
唐代.杜甫.北征:「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唐代.韩愈.嘲鼾睡:「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菹醢。」
先秦.屈原.离骚:「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先秦.屈原.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基本字义

zū(ㄗㄨ)

1、酸菜,腌菜。

2、多水草的沼泽地带:菹草。

3、剁成肉酱,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

4、肉:麋鹿为菹。

5、枯草:菹薪。

基本字义

hǎi(ㄏㄞˇ)

1、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2、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相关汉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