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竹黄

基本解释

词条:『竹黄』

拼音:zhú huáng

注音:ㄓㄨˊ ㄏㄨㄤˊ

解释:
1.中药名。也称竹膏。为大竹枝节中的分泌物。
2.一种竹制工艺品﹐也称翻黄﹐可作果盒﹑文具盒等。

古代诗词

唐代.李贺.九月:「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唐代.司空曙.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宋代.史浩.满庭芳:「柴作疏篱,茅编小屋,绕堤苦竹黄芦。」
宋代.张炎.声声慢:「苦竹黄芦,都是梦里游情。」

基本字义

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基本字义

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哀丝豪竹 尺竹伍符 成竹在胸 翠竹黄花 刀过竹解 东南竹箭 吹竹调丝 吹竹弹丝

更多汉语词典: 周定 重天 众哲 众力 主议 周索 综厘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