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亭
基本解释
词条:『竹亭』
拼音:zhú tíng
注音:ㄓㄨˊ ㄊ一ㄥˊ
解释:
1.竹林中的亭子。宋杨万里有《又题寺后竹亭》诗:"行尽空房忽画阑﹐竹光和月入亭寒。"
2.用竹建造的亭子。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唐代.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唐代.贯休.寄匡山大愿和尚:「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
唐代.韩愈.和侯协律咏笋:「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
唐代.裴迪.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基本字义
竹zhú(ㄓㄨˊ)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姓。
基本字义
亭tíng(ㄊ一ㄥˊ)
1、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2、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3、适中,均匀:亭匀。
4、正,当:亭午(正午,中午)。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