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臣
基本解释
词条:『谪臣』
拼音:zhé chén
注音:ㄓㄜˊ ㄔㄣˊ
解释: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
古代诗词
宋代.林景熙.双桧堂为鲁圣可行可赋:「黄州谪臣坐诗累,杳杳蛰龙空九地。」
宋代.陈舜俞.诗二首 其二:「自古匡庐是胜游,谪臣何敢计淹留。」
清代.张之洞.金山观东坡玉带歌:「世事由来有反覆,故主谪臣殊荣辱。」
明代.沈鍊.送别南衡童侍御二首 其二:「河柳骄行色,岩花笑谪臣。」
明代.沈鍊.感怀:「沙塞黄花带雪开,谪臣中酒坐徘徊。」
基本字义
谪(謫)zhé(ㄓㄜˊ)
1、谴责,责备:众人交谪。
2、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谪迁。谪降(jiàng)。谪戍。谪居。贬谪。
3、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基本字义
臣chén(ㄔㄣˊ)
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古人谦称自己。
4、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