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蛰龙

基本解释

词条:『蛰龙』

拼音:zhé lóng

注音:ㄓㄜˊ ㄌㄨㄥˊ

解释: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古代诗词

唐代.曹松.题甘露寺:「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唐代.杜甫.遣兴五首:「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唐代.杜甫.呀鹘行:「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欲蛰龙蛇深。」
唐代.顾非熊.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吏隐应难逐,为霖是蛰龙。」
宋代.陆游.开元寺小阁十四韵:「诗如奋蛰龙,夭矫不受驯;使可造次得,何异池中鳞。」

基本字义

蛰(蟄)zhé(ㄓㄜˊ)

1、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龙蛰蠖屈 鳌愤龙愁 白龙鱼服 扳龙附凤 摆龙门阵 笔走龙蛇 笔底龙蛇 二龙戏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