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辞
基本解释
词条:『诤辞』
拼音:zhèng cí
注音:ㄓㄥˋ ㄘˊ
解释:争讼之辞。诤﹐通"争"。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送许子擢第归:「一县无诤辞,有时开道经。」
南北朝.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荒阶少诤辞。」
宋代.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每闻谏诤辞,苦意多矫激。」
宋代.宋祁.客自茂来言元礼日观棋剧饮:「寒山倒影入楼扉,铃唱愔愔少诤辞。」
基本字义
诤(諍)zhèng(ㄓㄥˋ)
1、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诤谏。诤言。诤臣。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
2、〔诤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
3、纷争,争:诤紊(争论是非)。
基本字义
辞(辭)cí(ㄘˊ)
1、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2、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3、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4、解雇:辞退。
5、同“词”。
6、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7、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8、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