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詟伏

基本解释

词条:『詟伏』

拼音:zhé fú

注音:ㄓㄜˊ ㄈㄨˊ

解释: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古代诗词

唐代.韦应物.骊山行:「英豪共理天下晏,戎夷詟伏兵无战。」
清代.戴亨.题猛虎惊群图:「万马詟伏缩如猬,凶挐猛噬充贪残。」
清代.牛焘.感事二首 其二:「任是豪横成啸聚,终应詟伏庆安疆。」
清代.洪繻.外国保护纪事:「詟伏天威供职贡,闭关屏绝无一辞。」
清代.叶方霭.关陇平 其十一:「蜀敢不詟伏,如翰如飞,万福来威。」

基本字义

zhé(ㄓㄜˊ)

1、丧胆;惧怕:“积此千载恨,一发詟万夫。”

2、前后因袭,不加改革。

3、禁忌;忌:“(裘)无益于死者,而足以养生,故因其资(用)以詟之。”

4、多言。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1、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2、低下去:此起彼伏。

3、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5、隐藏:伏兵。埋伏。

6、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詟谀立懦 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