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司
基本解释
词条:『诸司』
拼音:zhū sī
注音:ㄓㄨ ㄙ
解释:众官吏﹔众官署。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傍闻大内笙歌近,下视诸司屋舍低。」
唐代.卢纶.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暮尘归众骑,邃宇舍诸司。」
唐代.林宽.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床满诸司印,庭高五粒松。」
元代.王冕.悼止斋王先生 其二:「政事堂堂传两省,论谈娓娓动诸司。」
唐代.郑畋.初秋寓直三首:「步廊无限金羁响,应是诸司扈从归。」
基本字义
诸(諸)zhū(ㄓㄨ)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诸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6、姓。
基本字义
司sī(ㄙ)
1、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2、官署名称:人事司。
3、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