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簪屦

基本解释

词条:『簪屦』

拼音:zān jù

注音:ㄗㄢ ㄐㄨˋ

解释:
1.亦作"簪履"。
2.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

古代诗词

唐代.陆龟蒙.江湖散人歌:「行散任之适,坐散从倾欹;语散空谷应,笑散春云披;衣散单复便,食散酸咸宜;书散浑真草,酒散甘醇醨;屋散势斜直,树散行参差;客散忘簪屦,禽散虚笼池。」
唐代.徐铉.和萧少卿见庆新居:「簪屦尚应怜故物,稻粱空自愧华池。」
宋代.郭印.送韩美成帅荆南:「它年黄阁下,簪屦或收遗。」
宋代.曾巩.送关彦远:「物情簪屦尚须念,人道交亲那可轻。」
清代.张之洞.题潘伯寅侍郎极乐寺看花图卷:「侍郎敬爱客,于野集簪屦。」

基本字义

zān(ㄗㄢ)

1、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簪子。金簪。玉簪。簪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簪绅。

2、插,戴:簪戴。簪菊。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簪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基本字义

屦(屨)jù(ㄐㄨˋ)

1、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屦贱踊贵(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形容社会黑暗,统治者惨无人道,滥施酷刑)。

2、践踏。

3、古同“屡”。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持橐簪笔 美女簪花 瓶坠簪折 瓶沉簪折 遗簪堕珥 遗簪坠屦 遗簪坠珥 遗簪坠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