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雊
基本解释
词条:『雉雊』
拼音:zhì gòu
注音:ㄓˋ ㄍㄡˋ
解释:
1.雉鸣叫。
2.语本《书.高宗肜日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传﹕"耳不聪之异。"孔颖达疏﹕"雉乃野鸟﹐不应入室﹐今乃入宗庙之内﹐升鼎耳而鸣。孔以雉鸣在鼎耳﹐故以为耳不聪之异也……《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鼎三足﹐三公象也﹐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也。"后因以"雉雊"为变异之兆。
古代诗词
魏晋.曹丕.十五:「雉雊山鸡鸣。」
宋代.黄庭坚.听履霜操:「雉雊鸡乳兮,麋鹿解角。」
唐代.李端.归山招王逵:「雉雊麦苗阴,蝶飞溪草晚。」
唐代.李峤.弩:「机张惊雉雊,玉彩耀星芒。」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基本字义
雉zhì(ㄓˋ)
1、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城墙:雉堞。
基本字义
雊gòu(ㄍㄡˋ)
1、雉鸡叫:“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