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钲鼓

基本解释

词条:『钲鼓』

拼音:zhēng gǔ

注音:ㄓㄥㄓㄥˋ ㄍㄨˇ

解释:
1.钲和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
2.并称以言兵事。

古代诗词

宋代.和岘.六州:「角声励,钲鼓攸宜。」
唐代.金真德.太平诗:「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唐代.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宋代.刘仙伦.贺新郎:「小队停钲鼓。」
唐代.权德舆.奉使丰陵职司卤簿:「殳鋋方启路,钲鼓正交音。」

基本字义

钲(鉦)zhēng(ㄓㄥ)

1、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其他字义

钲(鉦)zhèng(ㄓㄥˋ)

1、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败鼓之皮 敝鼓丧豚 布鼓雷门 打边鼓 打当面鼓 櫜弓卧鼓 大张旗鼓 大锣大鼓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