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藜
基本解释
词条:『蒸藜』
拼音:zhēng lí
注音:ㄓㄥ ㄌ一ˊ
解释:
1.煮野菜。
2.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古代诗词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唐代.许浑.村舍二首:「莱妻早报蒸藜熟,童子遥迎种豆归。」
唐代.徐夤.偶吟:「千卷长书万首诗,朝蒸藜藿暮烹葵。」
宋代.陈允平.野人家:「瓦瓶春貯酒,土灶夜蒸藜。」
明代.黎民表.泛石门溪:「稻田多汲竹,松火更蒸藜。」
基本字义
蒸zhēng(ㄓㄥ)
1、热气上升: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
2、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蒸饼。蒸饺。蒸笼。
3、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蒸烛。
4、细小的木柴。
基本字义
藜lí(ㄌ一ˊ)
1、〔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
2、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