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贼笏
基本解释
词条:『击贼笏』
拼音:jī zéi hù
注音:ㄐ一 ㄗㄟˊ ㄏㄨˋ
解释: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古代诗词
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宋代.文天祥.纪事:「袖中若有击贼笏,便使凶渠面血流。」
清代.况周颐.水调歌头 明瞿忠宣公印文曰“起田氏”:「击贼笏,辽东帽,等摩挲。」
基本字义
击(擊)jī(ㄐ一)
1、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击打。击鼓。击中(zhòng)。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
2、攻打: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
3、碰,接触:撞击。目击。肩摩毂(gǔ)击(亦作“摩肩击毂”)。
基本字义
贼(賊)zéi(ㄗㄟˊ)
1、偷东西的人,盗匪: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2、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3、害,伤害: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4、邪的,不正派的:贼心不死。
5、狡猾:贼溜溜。
6、副词,很:贼冷。贼亮。贼横(hèng)。
基本字义
笏hù(ㄏㄨˋ)
1、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