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葭律

基本解释

词条:『葭律』

拼音:jiā lǜ

注音:ㄐ一ㄚ ㄌㄩˋ

解释:
1.亦称"葭管"。
2.装有葭莩灰的律管。

古代诗词

唐代.黄滔.投翰长赵侍郎:「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唐代.武则天.唐明堂乐章·羽音:「葭律肇启隆冬,蘋藻攸陈飨祭。」
宋代.楼钥.史敷文挽词:「别去惊葭律,归来见棘人。」
明代.谢元汴.岁暮山居杂感 其二十一:「葭律叶霜信,修原眺望遥。」

基本字义

jiā(ㄐ一ㄚ)

1、初生的芦苇:葭芦。葭莩(①芦苇中的薄膜;②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如“葭葭之亲”)。

2、古同“笳”,一种乐器。

基本字义

lǜ(ㄌㄩˋ)

1、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约束:律己。

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5、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蒹葭倚玉树 蒹葭之思 蒹葭伊人 葭莩之亲 蒹葭倚玉 抱令守律 践律蹈礼 急急如律令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