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注
基本解释
词条:『籍注』
拼音:jí zhù
注音:ㄐ一ˊ ㄓㄨˋ
解释:东晋和南朝时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载入用黄纸书写的户籍总册﹐谓之籍注。凡入黄籍者可免征役。
古代诗词
宋代.卢炳.满江红:「问玉皇、仙籍注长生,三千岁。」
宋代.郭印.提宫宇文朝议挽辞:「公时少二岁,籍注国子生。」
明代.于慎行.寿业师周先生八十:「渤海旧民祠令长,蓬莱新籍注神仙。」
明代.王绂.挽张真人:「忆昔瑶京相见日,许同仙籍注清班。」
明代.释函可.贺大翁添丁:「岂为膻乡留字种,又从戍籍注婴名。」
基本字义
籍jí(ㄐ一ˊ)
1、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2、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3、登记:籍没(mò)。籍吏民。
4、征收:籍田。
5、〔籍籍〕①形容纷扰很大;②形容名声很大;③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基本字义
注zhù(ㄓㄨˋ)
1、灌进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2、(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注视。注目。注意。
3、用文字来解释词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
4、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5、记载,登记:注册。注销。
6、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注。赌注。
7、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注钱。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