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焦死

基本解释

词条:『焦死』

拼音:jiāo sǐ

注音:ㄐ一ㄠ ㄙˇ

解释:
1.枯死。
2.极言焦急。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喜雨:「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明代.屠隆.红线诗五首:「严城秋冷铜焦死,魂断三千外宅儿。」
唐代.白居易.喜雨:「松乾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宋代.孔平仲.子夜四时歌 夏:「芙蓉已焦死,不减筼筜绿。」
宋代.孔平仲.夏旱:「我愿蛟龙卷此水,洒落东南救焦死。」

基本字义

jiāo(ㄐ一ㄠ)

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2、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3、酥,脆:焦脆。焦枣。

4、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5、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6、姓。

基本字义

sǐ(ㄙˇ)

1、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2、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3、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4、无知觉:睡得死。

5、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6、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7、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8、极,甚:乐死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鬼烂神焦 管秃唇焦 雕虎焦原 唇焦口燥 唇焦舌敝 黄天焦日 劳身焦思 劳心焦思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