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裳
基本解释
词条:『蹇裳』
拼音:jiǎn cháng
注音:ㄐ一ㄢˇ ㄔㄤˊ˙ㄕㄤ
解释: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褰"。
古代诗词
唐代.王昌龄.小敷谷龙潭祠作:「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明代.林环.题王晋卿春晓图:「雨过芳洲春水深,更拟蹇裳采芳杜。」
先秦.屈原.九章 其六 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清代.许楚.步崇真道院望兴济废城:「蹇裳拭危碣,文珉惊须眉。」
明代.黎民表.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 其九:「蹇裳自兹去,径路了不迷。」
基本字义
蹇jiǎn(ㄐ一ㄢˇ)
1、跛,行走困难:蹇足。蹇步。
2、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蹇拙。蹇运。时乖命蹇。
3、傲慢。
4、穷困。
5、驽马,亦指驴。
6、文言语助词:蹇谁留兮中洲?
7、姓。
基本字义
裳cháng(ㄔㄤˊ)
1、〔裳裳〕光明。
2、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其他字义
裳shang(˙ㄕㄤ)
1、〔衣裳〕衣服。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