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
基本解释
词条:『京洛』
拼音:jīng luò
注音:ㄐ一ㄥ ㄌㄨㄛˋ
解释:
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伤唐衢二首:「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得。」
唐代.白居易.食笋:「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唐代.白居易.晏坐闲吟:「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代.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南北朝.鲍照.代堂上歌行:「昔仕京洛时。」
基本字义
京jīng(ㄐ一ㄥ)
1、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
2、大。
3、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
4、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
5、姓。
基本字义
洛luò(ㄌㄨㄛˋ)
1、〔洛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
2、〔洛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雒”。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