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否塞

基本解释

词条:『否塞』

拼音:pǐ sāi

注音:ㄆㄧˇ ㄙㄞ

解释:
1.闭塞不通。
2.犹困厄。

古代诗词

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因之成否塞,十载真契阔。」
元代.王丹桂.上丹霄 本名上平西 用张子云韵:「任运命、否塞亨通。」
明代.吴宽.次韵启南淫雨:「否塞求疏通,崎岖戒颠踣。」
元代.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二首 其一:「否塞未能交下上,何日亨通变爻象。」
宋代.孔平仲.卦名寄芸叟:「盛世非否塞,微生自屯邅。」

基本字义

fǒu(ㄈㄡˇ)

1、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2、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3、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其他字义

pǐ(ㄆ一ˇ)

1、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基本字义

sāi(ㄙㄞ)

1、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其他字义

sài(ㄙㄞˋ)

1、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其他字义

sè(ㄙㄜˋ)

1、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不置可否 否极阳回 晦盲否塞 进可替否 否终则泰 否极泰来 否终斯泰 否极泰回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