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板儿
基本解释
词条:『皮板儿』
拼音:pí bǎn ér
注音:ㄆ一ˊ ㄅㄢˇ ㄦˊ
解释:指皮桶子的底板﹐即毛下的皮。
基本字义
皮pí(ㄆ一ˊ)
1、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2、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3、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4、表面:地皮。
5、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6、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7、不老实,淘气:顽皮。
8、指橡胶:胶皮。皮球。
9、姓。
基本字义
板(闆)bǎn(ㄅㄢˇ)
1、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2、诏书:诏板。
3、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4、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
5、硬得像板子似的:板结。
6、见“老”字“老板”。
基本字义
儿(兒)ér(ㄦˊ)
1、小孩子:婴儿。儿戏。
2、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3、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4、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5、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