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辟咡

基本解释

词条:『辟咡』

拼音:pì èr

注音:ㄆㄧˋ ㄦˋ

解释:
1.谓交谈时侧着头﹐不使口气触及对方﹐以示尊敬。
2.指耳语。
3.谓尊长者恳切教诲。
4.指尊长者。

古代诗词

唐代.周繇.嘲段成式(一作广阳公宴):「促坐疑辟咡,衔杯强朵颐。」
清代.郑孝胥.梅泉属赋意大利石像:「负剑辟咡婴跃怀,蹴毬注晴羿发矢。」
明代.成鹫.赠萧君荫举孝廉公车北上:「念我神交祖与翁,负剑辟咡来从容。」
明代.释今无.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九:「参差玉树会鸣珂,辟咡登临乐事多。」
清代.朱祖谋.减字木兰花 其二 刁遵墓志:「辟咡咨碑。」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1、君主:复辟。

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古同“睥”,睥睨。

其他字义

辟(闢)pì(ㄆ一ˋ)

1、开发建设:开辟。

2、驳斥,排除:辟邪。辟谣。辟蠹。

3、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4、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基本字义

èr(ㄦˋ)

1、口旁,口耳之间:“负剑辟咡诏之。”

2、蚕吐丝,引申为以丝作琴弦。

3、古同“饵(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鞭辟近里 鞭辟入里 鞭辟向里 鞭辟着里 不辟斧钺 放辟邪侈 放辟淫侈 独辟蹊径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