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髼松

基本解释

词条:『髼松』

拼音:péng sōng

注音:ㄆㄥˊ ㄙㄨㄥ

解释:
1.亦作"鬔松"。
2.毛发散乱貌。
3.植物枝叶﹑须穗散乱貌。
4.松散纷乱貌。

古代诗词

宋代.王之道.朝中措:「短发自髼松。」
宋代.王谌.渔父词/渔父:「白发髼松不记年。」
宋代.杨子咸.木兰花慢:「叹宝髻髼松,粉铅狼藉,谁管飘零。」
宋代.杨公远.次程南仲韵五首:「一心湛徹长如水,两鬓髼松半欲丝。」
宋代.王谌.嘉熙戊戌季春一日画溪吟客王子信为亚愚诗禅:「白发髼松不记年,扁舟泊在荻花边。」

基本字义

péng(ㄆㄥˊ)

1、〔髼鬆(sōng)〕(头发)蓬松,如“怕寒懒剔髼髼发。”

基本字义

松(鬆)sōng(ㄙㄨㄥ)

1、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2、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3、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4、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5、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餐松饮涧 餐松啖柏 苍松翠柏 鹤发松姿 鹤骨松姿 鹤骨松筋 内紧外松 皮松骨痒

更多汉语词典: 南雍 盘运 腻垢 排列 溺水 漂田 拿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