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革
基本解释
词条:『牛革』
拼音:niú gé
注音:ㄋ一ㄡˊ ㄍㄜˊ
解释:去毛加工过的牛皮。
古代诗词
宋代.李复.杂诗:「灵龟通火志,黄牛革得地。」
宋代.邓肃.寄兴国福圣二老:「詹成炊饭似抟沙,牛革荐甘真嚼铁。」
宋代.范成大.嘲蚊四十韵:「牛革厚逾毡,鲎介锆胜鈒。」
清代.王士禛.世祖章皇帝御画渡水牛戏以指上螺纹成之赐中官某臣从黄州通判臣宋荦得观恭赋一章:「干戈与弓矢,包用黄牛革。」
清代.陈子升.赠薛剑公:「方执黄牛革,言终射雉誉。」
基本字义
牛niú(ㄋ一ㄡ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基本字义
革gé(ㄍㄜˊ)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