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卢
基本解释
词条:『蒲卢』
拼音:pú lú
注音:ㄆㄨˊ ㄌㄨˊ
解释:
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古代诗词
唐代.贯休.上杜使君:「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宋代.黄庭坚.太和奉呈吉老县丞:「觟(左角右虒)今无种,蒲卢教未形。」
唐代.韩偓.安贫:「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代.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燕狂捎蛱蝶,螟挂集蒲卢。」
宋代.袁甫.再用前韵:「蒲卢喻政意何如,此语源流亦自洙。」
基本字义
蒲pú(ㄆㄨ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古同“匍”,匍伏。
5、姓。
基本字义
卢(盧)lú(ㄌㄨˊ)
1、饭器。
2、黑色:“卢弓一,卢矢百”。
3、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