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龛
基本解释
词条:『蒲龛』
拼音:pú kān
注音:ㄆㄨˊ ㄎㄢ
解释:指佛堂﹑寺庙。
古代诗词
宋代.陈著.沁园春:「想鸳衾底下,都将命乞,蒲龛里畔,未必心安。」
宋代.陆游.庵中杂书:「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
宋代.陆游.禅室:「蒲龛纸帐藏身稳,香碗灯笼作梦新。」
宋代.陆游.梅市暮归:「何当倚蒲龛,一坐十小劫。」
宋代.陆游.十二月一日:「莫笑蒲龛睡,山翁怯岁增。」
基本字义
蒲pú(ㄆㄨ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古同“匍”,匍伏。
5、姓。
基本字义
龛(龕)kān(ㄎㄢ)
1、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佛龛。神龛。
2、古同“戡”,平定。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