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攘
基本解释
词条:『披攘』
拼音:pī rǎng
注音:ㄆ一 ㄖㄤˇ
解释:犹披靡。
古代诗词
魏晋.曹植.责躬:「九土披攘。」
唐代.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唐代.杜牧.郡斋独酌:「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唐代.杜牧.皇风:「仁圣天子神且武,内兴文教外披攘。」
宋代.陆游.禹祠:「夷鬼细事耳,披攘直须臾。」
基本字义
披pī(ㄆ一)
1、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2、穿戴:披挂。披甲。
3、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4、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基本字义
攘rǎng(ㄖㄤˇ)
1、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2、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3、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4、捋:攘袂。攘臂。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