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姑
基本解释
词条:『蒲姑』
拼音:pú gū
注音:ㄆㄨˊ ㄍㄨ
解释:地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北。
古代诗词
宋代.袁说友.送诚斋二首:「政以青蒲姑夕驻,更闻白简为前陈。」
清代.洪亮吉.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 其二 伏生授书图:「还怜真本生已易,断篇何止将蒲姑。」
宋代.林希逸.梦见周公:「蒲姑如可作,料想订春秋。」
明代.凌义渠.历下官署杂咏 其四:「编蒲姑听政,插棘且抡才。」
清代.王启座.过锦秋湖望博兴:「十里长堤行未了,柳条烟重是蒲姑。」
基本字义
蒲pú(ㄆㄨˊ)
1、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古同“匍”,匍伏。
5、姓。
基本字义
姑gū(ㄍㄨ)
1、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
2、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3、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姑。舅姑。
4、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姑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姑。尼姑。
5、暂且,苟且:姑且。姑息。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