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口
基本解释
词条:『磬口』
拼音:qìng kǒu
注音:ㄑ一ㄥˋ ㄎㄡˇ
解释:见"磬口梅"。
古代诗词
明代.唐寅.题画廿四首:「磬口山茶绿萼梅,深红浅白一时开。」
宋代.董嗣杲.蜡梅花:「磬口种奇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鎔。」
宋代.武衍.蜡梅:「磬口檀心紫晕重,繁香微泄绣帘风。」
清代.陈维崧.朝中措 客中杂忆十首 其三:「沙绿胆瓶磬口,矮红棐几乌皮。」
宋代.董嗣杲.蜡梅花:「磬口种奇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镕。」
基本字义
磬qìng(ㄑ一ㄥˋ)
1、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2、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3、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4、古同“罄”,空,尽。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