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
基本解释
词条:『七哀』
拼音:qī āi
注音:ㄑ一 ㄞ
解释: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次南阳:「却凭破鞍去,风林生七哀。」
唐代.杜甫.垂白(一作白首):「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隋代.江总.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高咏七哀诗。」
唐代.皎然.题余不溪废寺:「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唐代.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基本字义
七qī(ㄑ一)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基本字义
哀āi(ㄞ)
1、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2、悼念:哀悼。默哀。
3、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