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旆
基本解释
词条:『旗旆』
拼音:qí pèi
注音:ㄑ一ˊ ㄆㄟˋ
解释:旌旗。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
宋代.洪适.降仙台:「云裘蟠瑞霭,天步下嘉坛,旗旆飘摇。」
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孤园寺:「庭蕉裂旗旆,野蔓差缨组。」
元代.魏初.沁园春 送霍国瑞:「得旗旆、相从有此行。」
唐代.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商路雪开旗旆展,楚堤梅发驿亭春。」
基本字义
旗qí(ㄑ一ˊ)
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基本字义
旆pèi(ㄆㄟˋ)
1、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2、泛指旌旗。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