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欹垂

基本解释

词条:『欹垂』

拼音:qī chuí

注音:ㄑ一 ㄔㄨㄟˊ

解释:倾斜下垂。

古代诗词

唐代.陆龟蒙.战秋辞:「凌坏砌,摋崇茝,批宿蕙,揭编茅而逞力,断纬萧而作势,不过约弱欹垂,戕残废替。」
唐代.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唐代.元结.潓阳亭作:「峰石若鳞次,欹垂复旋回。」
宋代.司马光.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茂密正当轩,欹垂欲侵案。」
宋代.强至.观莲:「水仙也曝晚霞衣,万片鲜红照绿池,花近酒杯逾酷烈,盖随舞袖忽欹垂。」

基本字义

qī(ㄑ一)

1、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基本字义

chuí(ㄔㄨㄟˊ)

1、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

2、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询。

3、传下去,传留后世:垂范。永垂不朽。

4、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欹嵚历落 败于垂成 悲愁垂涕 功败垂成 飞蝇垂珠 低眉垂眼 垂头铩羽 垂涎三尺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