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七臣

基本解释

词条:『七臣』

拼音:qī chén

注音:ㄑ一 ㄔㄣˊ

解释: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
3.七位人臣。

古代诗词

宋代.苏颂.宣仁圣烈皇后挽辞五首:「忧勤万机政,听纳七臣言。」
明代.王跂.金陵三首:「济上忽传千骑入,襄城已逐七臣迷。」
明代.王世贞.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 其十二 故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杨文贞公士奇:「长陵寄台阁,所拔凡七臣。」

基本字义

qī(ㄑ一)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基本字义

chén(ㄔㄣˊ)

1、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2、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古人谦称自己。

4、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昂藏七尺 不管三七二十一 长七短八 嘎七马八 才高七步 打蛇打七寸 横七竖八 零七八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