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雀饧

基本解释

词条:『雀饧』

拼音:què xíng

注音:ㄑㄩㄝˋㄑ一ㄠㄑ一ㄠˇ ㄒ一ㄥˊ

解释: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宋王陶《谈渊》﹕"翰林侍讲学士杜镐﹐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侄辈惊喜﹐白于镐。镐味之﹐惨然不怿。子侄启请﹐镐曰﹕'此非甘露﹐乃雀饧。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古代诗词

明代.徐渭.土菩提:「雀饧晴向珠边结,舍利难飞死后燃。」
明代.凌义渠.又赋伤心行 其十三:「吾道悲鱼泔,家门祟雀饧。」

基本字义

què(ㄑㄩㄝˋ)

1、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其他字义

qiāo(ㄑ一ㄠ)

1、〔雀子〕即“雀斑”。

其他字义

qiǎo(ㄑ一ㄠˇ)

1、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盲”)。家雀。

基本字义

饧(餳)xíng(ㄒ一ㄥˊ)

1、糖稀。

2、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饧了。

3、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饧。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夯雀先飞 拊髀雀跃 凫趋雀跃 东南雀飞 处堂燕雀 丛雀渊鱼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门可罗雀

更多汉语词典: 雀离 却来 牷物 榷茗 阙焉 缺如 榷虑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