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楮
基本解释
词条:『刻楮』
拼音:kè chǔ
注音:ㄎㄜˋ ㄔㄨˇ
解释:语本《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费天机。」
宋代.陆游.别曾学士:「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宋代.陆游.题庵壁:「薄技徒劳真刻楮,浮生随处是飞蓬。」
宋代.李弥逊.十月桃:「刻楮三年,谩夸煮石成丹。」
元代.袁易.念奴娇 连日雪意凄迷:「堪笑滕六羞慵,三年刻楮,悭放玲珑叶。」
基本字义
刻kè(ㄎㄜˋ)
1、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2、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3、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4、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5、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6、同“克”。
基本字义
楮chǔ(ㄔㄨˇ)
1、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2、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