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龙
基本解释
词条:『虬龙』
拼音:qiú lóng
注音:ㄑ一ㄡˊ ㄌㄨㄥˊ
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3.比喻盘屈的树枝。
古代诗词
唐代.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偓佺空中游,虬龙水间吟。」
宋代.陈人杰.沁园春:「邮亭上,俯清流长啸,惊起虬龙。」
唐代.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宋代.方岳.满江红:「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虬龙吼。」
唐代.贾岛.望山:「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基本字义
虬qiú(ㄑ一ㄡˊ)
1、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虬龙。
2、拳曲:虬曲(盘绕弯曲)。虬须。虬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