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虬龙

基本解释

词条:『虬龙』

拼音:qiú lóng

注音:ㄑ一ㄡˊ ㄌㄨㄥˊ

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3.比喻盘屈的树枝。

古代诗词

唐代.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偓佺空中游,虬龙水间吟。」
宋代.陈人杰.沁园春:「邮亭上,俯清流长啸,惊起虬龙。」
唐代.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宋代.方岳.满江红:「倚西风、无奈剑花寒,虬龙吼。」
唐代.贾岛.望山:「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基本字义

qiú(ㄑ一ㄡˊ)

1、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虬龙。

2、拳曲:虬曲(盘绕弯曲)。虬须。虬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燕颔虬须 鳌愤龙愁 白龙鱼服 扳龙附凤 摆龙门阵 笔走龙蛇 笔底龙蛇 二龙戏珠

更多汉语词典: 虬箭 求婚 秋泪 琼香 权用 驱执 驱病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