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
基本解释
词条:『刻石』
拼音:kè shí
注音:ㄎㄜˋ ㄕˊ
解释: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蜀路石妇:「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宋代.毕大节.满庭芳:「此恩垂不朽,刻石流传。」
唐代.杜甫.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唐代.黄滔.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江句行人吟刻石,月肠是处象登楼。」
宋代.陆游.病後往来湖山间戏书:「蠡亡范金陋勾践,斯颂刻石憎嬴秦,不如一酹禹祠去,恶衣菲食真吾邻。」
基本字义
刻kè(ㄎㄜˋ)
1、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2、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3、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4、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5、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6、同“克”。
基本字义
石shí(ㄕˊ)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指石刻:金石。
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姓。
其他字义
石dàn(ㄉㄢˋ)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